【母婴护理】婴幼儿几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

便便.jpg

1、粪便量少,次数多,呈绿色粘液状。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,这种大便也称“饥饿性大便”。只要给予足量喂养,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。

2、粪便中水分增多,呈汤样,水与粪便分离,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。这是病态的表现,多为肠炎、秋季腹泻等病。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婴儿脱水或电解质紊乱,应该建议雇主立即带婴儿到医院就诊。

3、大便稀,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,有时呈豆腐渣样。这可能是真菌性肠炎,患有真菌性肠炎的婴儿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,如果婴儿有上述症状,需到医院就诊。

4、大便恶臭,如臭鸡蛋味。这主要是婴儿蛋白质摄入过量,或蛋白质消化不良。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,进食是否过量,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-2天。

5、大便变稀,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,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,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,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
6、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,且伴有黄疸、瘙痒等症状。首先考虑是胆道梗阻,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。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。